鹤见

人死了是回到他们来的地方,应该为此庆祝而不是哭泣

关关难过关关过,前路漫漫亦灿灿

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绳索,而是为了张开羽翼——雨果

要么表达,要么死。

扬一叶孤舟去求生

朝闻道,夕死可矣

背着翅膀装天使

没有理由不前进

这里没有未来

肉体苦弱,机械飞升

如果没有遇见你,也许我终其一生也不会有爱人了。

不完美就没有存在的意义

葛朗台的分享欲过剩

临水自照的纳西索斯,你最爱的人终究是自己

“你的理想是什么?”

星空喜烟雨:

六岁那年,女孩挥舞着满分的作文卷,兴冲冲地跑回家——一年级的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初次使用“比喻,拟人”等修辞手法,文笔稚嫩却有望可期,令老师颇为震惊,认为是可栽培之英才,留下了“你是一个小作家”的高分批语。女孩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,就像是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,心里似有一团微光开始不断地放光发热。




神埋下了一颗种子,一颗希望的种子。




这颗种子在父母的看好和老师的鼓励下开始生根发芽——女孩的小学生涯意外地顺利,对于文字所萌生的热爱助长了她的文学素养。




三年级,女孩的竞赛作文崭露头角,夺得一等奖。她非常高兴,成就感和荣誉感充盈着她的心灵,对于文学领域的研究愈加上进。




女孩在一天天长大,家庭矛盾也一天天潜移默化地形成。




十一岁,那天父亲酗酒了,醉醺醺地冲进家门,手里握着倒置的空酒瓶,母亲将女孩反锁进房间,争吵声不绝于耳。女孩害怕极了,她紧靠着门板坐下来,侧耳倾听着门外的疯狂,手里紧紧握着母亲未拨出的110——如果母亲叩响三下房门,就拨号。




后来她得知,父亲有了外遇,他的心已经不属于这个家里了。女孩的书读的多,她知道“离婚”二字意味着什么。




经济支柱从家中抽离,母亲为了养育女儿起早贪黑。疲惫不堪的母亲回到家,轻轻地抚摸着女孩的头。或许是精通文字,女孩很快察觉到了母亲的意思。




“妈,别害怕,我长大一定赚很多很多的钱,买大房子,我们不需要依靠谁!”




女孩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种子,借着黑夜独自将痛苦吞咽。




十三岁,女孩开始接触“应试作文”。她不喜欢,她不能接受。她想起母亲的眼神和曾经的誓言,紧咬下唇,默默提起了笔。




在黑暗之中只有母亲守护自己。




高中老师待她不好,高价的校外辅导费使她抬不起头,她努力地尝试用文字书写情感,可没有人会听,没有人愿意听。






你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。






凭借自己的努力,她考上了不错的大学,她将心中的种子擦亮——却发现了一道裂纹。




“没关系,我依然热爱文字。”






她奋笔疾书,直抒胸臆,向报社投稿自己的文章,在各大平台上询问发表,却始终无人问津。女孩有些沮丧,校友们告诉她别老玩这些虚的,找个好工作嫁个好男人得了吧。






“可是这是我的理想啊。”






“理想算个屁,大姐,你还以为生活是过家家吗?”




没关系,没关系,万事开头难。




女孩悄悄地安慰自己。




可母亲的身体不好,日复一日的劳作压垮了她的身子,女孩望着母亲的丝丝白发,悄悄地抹眼泪。




“对不起,我没有给你好的生活。”




女孩妥协了,她再一次收起心底里的梦想。二十二岁,毕业后的她找了一份安稳的工作,可算是有了绵薄的收入——至少不必再向母亲索要生活费。




日子就这样平淡了几年。




二十九岁,女孩突然裸辞回家,捎回来的只有一句话。






“我想坚持我初中时的文学梦。”






她租了几平米的小公寓,独自一人废寝忘食地写作。




有人问她,“这么做图个啥?值得吗?”




“如果神明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独特的种子,那么我想为它的存在而奋力拼搏一次。”




生活很苦,女孩推辞了所有的聚会邀请,仅以稀饭白粥维持生计,最拼命的时候,曾经一日七千字。




拒稿的通知堆满了女孩的邮箱。






“原来梦想暴露在现实的爪牙下,是那么的卑微又渺小。”






“我不想要这种程序化枯燥无味的日子,我想用我的笔,在人间留下点什么。”






女孩紧衣缩食,常常写到头晕眼花,生活里看不到一丝希望和光彩。






“值得吗?值得吗?为什么?”






“我不想把这份礼物当做遗憾。”




那天下午,母亲突然发病,躺进了医院,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了女孩的面前。




“孩子,”母亲再次抚摸着女孩的头,如同十一岁那年一般,“妈不怪你。”




女孩泪如雨下,后悔和不甘涌上心头。




生活的理想,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张闻天




从那天起,女孩亲手扼杀了希望的种子,删除了文档里所有曾写过的稿件,注销了所有的平台账号。




“你的理想是什么?”




“我拜金,我物质,理想不能当饭吃。”




——the end

评论

热度(8713)

  1. 共35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